新发布"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 解读
点上面蓝字“质量云”关注微信号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的要求,上海制定《“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沪府发〔2016〕69号),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水平,为今后制造业转型升级打下良好基础。
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为主线,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协同的新型工业体系,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做出更大贡献。
体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进一步深化“智能化”中关于设备、网络和数据深层次融合的开放式工业互联网格局等有关内容。
体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进一步深化“智能化”中关于设备、网络和数据深层次融合的开放式工业互联网格局等有关内容。
共提出十一个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注重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先进传感器与物联网等一批“十三五”期间积极培育、“十四五”有望实现产业化的新兴领域,加强科技前瞻性布局与产业化联动,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在集成电路、下一代网络、高端软件与信息服务、增材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核电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新增“十四五”发展重点,培育新的增长点。三是提出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积极开展创新设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网络化协同、服务外包、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信息增值服务等服务型制造行动。
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关键核心突破,推动转型升级新作为,提出两化融合、工业强基、质量品牌、绿色制造、产业结构调整、园区集约提效、中小企业培育等十大重点工程,主要有:一是提出产业创新建设工程,聚焦先进传感器与高端芯片、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5G通信与量子技术、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AMOLED与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高端装备与核心部件、战略性新材料、网络空间安全等产业创新重点领域,布局下一轮发展重点。二是提出传统产业提升工程,推动传统产业拥抱互联网,实施设施装备智能化改造,加快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转变。
针对制造业发展存在的瓶颈和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精准施策,提出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一是健全统筹推进机制,对接《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作,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参照国家成立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做法,拟成立上海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市有关委办局组成;二是加强部市协同合作,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本市关于促进产业创新转型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工程,增强产业创新动力,深入实施“两化”深度融合,建立协同区域创新体系。三是创新企业服务方式,发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探索符合产业创新的政府服务体制,统筹政府社会各方的服务资源,提供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功能,构建全方位无缝隙的服务平台,创新企业服务方式及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手段为企业提供动态及时服务。
阅读"中国制造2025"上海行动纲要全文,请点文末”阅读全文“
信息来源:中国上海、新华网
微信平台已开通留言功能,欢迎文后留言